不做壓力,但做影響力

     李孟娜是一個很精采的女性CEO人物,她的精采在於思想上的前瞻性,無論是從職涯轉換的分析,到女性主管的角色定位,她都能精準地看出背後的真實意義,正因為如此,她予人的親切外貌,從來都不是女強人的氣勢。

 


時勢造英雌

    李孟娜31歲便擔任聯合利華(Unilever)外商公司中國市場經理,正式踏上女性CEO之路,這些年她所累積多元跨國品牌與多地區行銷實務經驗,讓她從外商轉戰到目前熱門的傳統產業,都可以得心應手。


    李孟娜說十幾年前的女性經理人在台灣是屈指可數的,不僅如此,一般男性對女性主管的角色也多是負面評價,女性在職場上被定位的角色往往是「功能」而不是「責任」,所以當時女性在職場上最常擔任的工作,多半是助理、祕書或是會計之類的後勤工作。


    不過,時代在改變,職場上自然也經歷一番變動。


    她指出1990年對台灣職場上的女性來說是一個分水嶺,因為1990年以後,很多男性的中高階經理人紛紛轉戰中國大陸,一時之間,台灣地區的中高階經理人忽然出現一個很大的空洞,於是企業主開始拔擢公司團隊裡優秀女性擔任主管職務,男性反而倒過來要開始適應頂頭上司是女性的事實。


有別於男性的優勢

    女性被拔擢擔任高階主管後,將女性特有的細膩與敏銳度帶到工作團隊中,自然展現與過去男性主管截然不同的管理風格。李孟娜分析台灣目前許多傑出的女性主管,有很多人過去都是在老闆身邊擔任祕書,「因為跟了一個優秀的老闆,日積月累學習,所以也變成一個優秀的主管。」


    另外,社會的傳統期望值過去都是集中在男性身上,使得女性在職場上比較沒有所謂的升遷時間表,在工作期望值不大的前提下,反而能夠為自己累積紮實的實務經驗與學習,這是男性在工作上總是期待幾年之後一定要晉升,在實務經驗上的累積卻遜女性一籌的重要原因。


    這些原因更成就了近年來台灣傳統產業為了走出生機而力求分工與全球化的趨勢,在這個重要的節骨眼上,女性善於溝通與敏銳特質,成為企業愈來愈重視女性主管的主因。李孟娜也舉例外商公司特別喜歡重用亞洲的女性,「因為他們認為亞洲女性外語能力比男性強,反應快又願意做實務的事,就連薪水也比男性低。」


避免自築天花板

    2005年初,惠普女性CEO菲奧莉娜被迫下臺,李孟娜的反應是:「一點都不意外,因為她不是敗在性別,而是敗在自己。」


    她指出男性主管與女性主管最大的不同,在於男性主管習慣用呼朋引伴的方式帶領工作團隊,形成所謂的「共犯結構」,成敗都屬於團隊。


    女性主管反而容易有一枝獨秀的情況,因為天生的狹隘特質,一旦坐上重要位置反而很難與部屬交心,或是放任下屬做事,這也是菲奧莉娜讓眾人詬病的原因之一,因為大家只看到她的個人光環,看不到她的工作團隊。


    女性過去擅長處理細節的工作特質,在換了位置之後反而成為阻礙,因為CEO的任務是要用全面的角度來做好管理的工作,如果一味著重細節部分,要如何帶領團隊看未來?


化身不可或缺的角色

    幾年前,李孟娜看出傳統產業可以學習更多的利基,結束多年的外商公司經驗,毅然而然跳入傳統產業中以男性為主的製造業,重新學習製造業裡有關生產、研發、化工、包材等偏重男性的領域。


    李孟娜說,傳統產業裡女性被制約的部分更多,畢竟在製造業的領域裡向來都是男性當家,但是只要主動學習,照樣可以在男性居多的會議桌上舉手發言。關鍵還是在學習,因為學習是不可替代的。


    作為傳統產業裡的高階主管,李孟娜讓自己的角色盡量不要突出,她希望做到的角色就像空氣或是水一樣,不對旁人產生壓力,卻有一定的影響力,因為空氣與水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因此,李孟娜認為天花板理論如果要套用在女性CEO的身上,那是自己將自己設限。「身為一個CEO,更要懂得欣賞不同的人,廣納百川,用直升機的理論將自己從平地抽身直起,才會做得長久。」

 

30雜誌「女人心可以打造CEO」專題  文/楊倩蓉  2005/04/05
引用網址:http://forum.30.com.tw/Board/show.aspx?go=14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孟娜Morna 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